设计前线
标题:在泰國,原來男生不能說“薩瓦迪卡”
导语:暂无

“薩瓦迪卡”這句廣爲人知的泰語,相信大家並不陌生。有一點兒泰國文化基礎或是看過一丁點兒泰劇的人都知道,這是泰語中的問候語。


外國遊客到泰國去,無論男女老少,總要說上一句“薩瓦迪卡”。

若說話者是位女士也就罷了,若男士也說這話,總不免引來泰國人尴尬而不失禮貌的微笑。這實在讓人疑惑,但若再深入去了解泰語,也就恍然大悟了!





“薩瓦迪卡”(สวัสดีค่ะ,讀作Sawatdee Ka),在泰語中是“你好”與“再見”的意思,是泰語中使用最爲廣泛的問候語。“薩瓦迪卡”由名詞“薩瓦迪”(Sawatdee)和語尾助詞“卡”(Ka)組成。





其用作問候語的曆史可追溯至20世紀30年代,在那之前,泰國人見面時常常問一句“從哪來?”或是“吃飯了嗎?”直至1931年,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的教師——烏巴吉西拉巴薩侯爵首次使用“薩瓦迪”一詞,並倡議使用該詞作爲日常打招呼的問候語。


1943年,泰國政府正式采納侯爵的建議,宣布將“薩瓦迪”一詞用作日常問候語。侯爵爲何大力倡議使用“薩瓦迪”作爲問候語?

在筆者看來,雖然它只是一句簡單的問候語,卻充分體現了泰語的語言特色。




“薩瓦迪”與泰語語音的特征


“薩瓦迪”並非純正的泰語詞彙,而是“舶來品”。該詞的詞源,是古印度的梵語詞สวสดี(Sawadi)和巴利語詞โสดถ,意爲“繁榮、美好、安康”。烏巴吉西拉巴薩侯爵認爲該詞寓意良好,于是引入該詞。





然而,該詞在梵語與巴利語中包含了三個短音音節,且全是開音節,這並不符合泰語的審美標准。于是,侯爵做了些許調整,使之成爲今日所用的“薩瓦迪”。“薩瓦迪”(Sawatdee)一詞,在字形和讀音上更符合泰語的特點。從字面上看,“Sawatdee”包含了泰語中的高、中、低輔音和長、短元音等字母。


泰語是拼音文字,其語音系統主要由輔音、元音和聲調三個部分組成。其中輔音字母共44個(實際使用42個),分爲高、中、低輔音;元音字母共32個,分爲單元音、複合元音和特殊元音,當中單元音和複合元音又有長元音和短元音之分。


與原詞相比,變形後的“薩瓦迪”(สวัสดี)一詞,包含了高輔音(ส)、 中 輔 音 (ด)和低輔音(ว)以及長元音(อี)和短元音(อะ),還包含了開音節與閉音節,其含括的語音元素更爲豐富。而在讀音上,“薩瓦迪”則包含了高音與低音,以及長音與短音。





泰語有5個聲調(4個聲調符號),即便是單獨的輔音字母和元音字母,也自帶聲調,如高輔音讀第五聲,中輔音和低輔音讀第一聲,長元音讀第一聲,短元音讀第三聲。


輔音與元音相拼,再加上聲調,拼合成形形色色的泰語詞彙。其聲調高低起伏,聲長時長時短,猶如樂器演奏,十分悅耳,且富有節奏感。說泰語是一種音樂語言,也不爲過。


與原詞盡是短音音節不同,改造後的“薩瓦迪”在讀音上更具有節奏感,更符合泰語的審美標准。

綜上,“薩瓦迪”一詞,含括了泰語語音中的衆多元素,符合泰語的語音特點,並充分體現了泰語語音系統的多樣性,能夠作爲泰語詞彙的典型代表。




“卡”與泰語中的性別差異


“卡”(คะ่,讀作Ka)是泰語中的語尾助詞,無實際意思。泰語中有使用語尾助詞的習慣,語尾助詞常用于句末,以表示對對方的尊重。

泰語中的語尾助詞,在使用時有性別之分。คะ่(Ka)與ครับ(Krab)是泰語中最常見的語尾助詞,始用于1943年。彼時,時任泰國總理的銮披汶·頌堪元帥正式宣布,將คะ่與ครับ用作泰語的語尾助詞,沿用至今。





ครับ在泰語中是男性專用的語尾助詞,可用于疑問句和陳述句,同時也用作應答語。而女性則用คะ作爲疑問句的語尾助詞,用คะ่作爲陳述句的語尾助詞和應答語。


在“薩瓦迪卡”一語中,“薩瓦迪”爲“你好”之意,而“卡”則是女性專用的語尾助詞。若男士也盲目跟風使用“卡”這一語尾助詞,難免贻笑大方。“薩瓦迪卡布”(สวัสดีครับ,讀作 Sawatdee Krab)才是男士專用的問候語。


除了語尾助詞外,人稱代詞也是泰語性別差異的一個突出例子。泰語中人稱代詞繁多,第一人稱代詞便有十余個。


如,泰語中的女性第一人稱代詞,正式場合使用ดีฉัน(Dichan),非正式場合使用ฉัน(Chan),面對長輩或年齡較長者時則用หนู(Nuu);男性的第一人稱詞則相對簡單,用ผม(Phom)或กระผม(Graphom);而ข้าพเจ้า(Kapajao)則用作書面語或正式場合的第一人稱,使用時不分性別。





第二人稱代詞亦較多,คุณ(Khun)是最常用的第二人稱,意爲“您”或“你”,使用時不分性別。面對僧侶或位高者時,第二人稱使用ท่าน(Than),面對晚輩或下級或密友時使用เธอ(Ther),面對晚輩時還可使用หนู ( Nu)。而หล่อน(Lhon)是女性專用的第二人稱代詞(也可用作第三人稱代詞),นาย(Nai)則是男性專用。


此外,當代泰國年輕人還喜歡用 กู(Gu,我)、นึง(Meng,你)、มัน(Man,他、它)等代詞,這是男女性皆可用的詞,但被視爲不文雅的詞彙,往往帶有不禮貌的意思,常被泰國人用作罵人的話語。




泰語中的外來詞


“薩瓦迪”是個名副其實的“舶來品”,這僅僅是泰語“舶來品”的一個小小縮影。

13世紀以前,泰國人還沒有自己的文字,直至1238年,素可泰王朝的蘭甘亨國王在孟文和高棉文的基礎上創造了泰文字,使得素可泰王朝成爲泰國曆史上第一個有詳細史料記載的國家。




初創的泰文字系統較爲簡單,基礎詞彙多爲單音節詞,如พ่อ(Pho,父親),น้ำ(Nam,水),คน(Khon,人)等。

後隨著經濟社會的發展,對語言的需求日益增大,泰語逐漸吸收了其他語言的詞彙,包括單音節詞和多音節詞,我們稱之爲“外來詞”。


外來詞在泰語詞彙系統中占有重要地位。在泰語數百年的發展曆程中,因政治、貿易、文化交流等原因,泰語或通過音譯,或通過意譯,或通過形譯等方式,吸收了衆多的外來詞彙。





其中,梵語和巴利語詞彙在泰語中的比重最大,可以說俯拾皆是。泰國人的姓名、地名、官銜等,多使用梵語、巴利語詞彙,以至于常常難以分辨出哪些詞是純正的泰語詞,哪些詞是梵語、巴利語借詞。而梵語、巴利語多通過形譯的方式進入泰語系統,如สวัสดี(Sawatdee)一詞,便是借形于梵語和巴利語。


而泰語中的英語詞彙則多爲音譯詞,如ช็อกโกแลต(Chocolate,巧克力),คอมพิวเตอร์(Computer,電子計算機),พลาสติก(Plastics,塑料)等等。英語借詞的數量不少,且多爲音譯詞,以至于有時竟分辨不出到底是“泰式的英語”還是“英式的泰語”。






漢語借詞亦是泰語中無法忽視的重要組成部分,且多爲音譯詞,然而泰語中的許多漢語借詞卻讓以漢語爲母語的中國人疑惑不解。


原來,泰語中的漢語借詞,多借音于漢語中的方言,如บะหมี่(Bami,肉湯面,借自閩南方言),ก๋วยเตี๋ยว(Kuaitiao,祭條湯粉,借自潮州方言), เก้าอี้(Gaoyi,椅子,源自粵語)等等。此外,泰語中的外來詞彙還有高棉語、孟語、緬甸語、葡萄牙語、爪哇語、馬來語等語種的詞彙。


豐富的外來語詞彙,造就了泰語龐大的詞彙系統。現代泰語中的外來詞彙已然超過50%,且隨著全球化的不斷深化,外來詞的數量仍在不斷增加。




結語


“薩瓦迪卡”雖只是一句簡單的問候語,卻蘊含著豐富的文化內涵。

首先,它體現了泰國人的民族智慧。原有的泰語系統,語音單一,詞彙匮乏,泰國人不斷借用其他民族的語言來豐富本民族的語言,使得原本單一匮乏的語言體系變得複雜多元。






而在引入外來語言的過程中,泰國人並非全盤接收、全套照搬,而是根據自身的語音特點和發展需求加以改造,使之更符合本民族的特色。


其次,它體現了泰民族強大的包容性。語言是文化的載體和重要表現形式,一個排外的民族不可能産生多元的民族語言,泰語中數量龐大的外來詞彙,足以證明泰民族包容性之強大。

政治、經濟、貿易的往來帶來了豐富的語言文化,而豐富的語言文化也反作用于其他方面的發展,推動泰國與其他國家的交流與合作,使得泰國的本土文化更加往多元化發展。


再者,它體現了泰國人善良淳樸、與人爲善的民族性格。“薩瓦迪卡”,既是問候也是祝福語,傳達的是泰國人的善意與尊敬,代表著泰國人對他人的祝福與關愛。而雙手合十,微笑著道一句“薩瓦迪卡”,早已成爲了世人眼中的泰國形象。




文章來自微信公衆號:看世界雜志(ID:ksj-worldview)


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